溪東里社區安全電子報 第6期
什麼是防災社區
當災害發生時,如果社區居民可以互相救助、彼此幫忙,就能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;然而防災社區不僅是要建構一個當災害發生時能迅速應變的社區,而是希望透過民眾的動員、防救災的學習與訓練、災害環境的檢視、減災對策的研擬、社區組織的建立、防救災設施與設備的整備等活動的過程,來改善居住環境的安全,並強化社區整體的防救災能力。
要成為防災社區至少要具備下列三個特性:
1.有能力降低災害發生的機會
2.能夠承受災害的衝擊,且降低災害損失
3.在災後可以迅速復原重建,並能持續發展
簡單來說,防災社區為「具有防救災功能,並朝向永續發展」的社區。當一個社區具備強而有力的社區意識,而且能夠自動自發地進行從平時、災時到災後各項防救災工作的時候,我們就可以稱這類的社區為「防災社區」;同時,社區組織或民眾為了成為防災社區所進行的各種努力與工作,都可以被稱為「社區防救災」。

防災社區為「具有防救災功能,且朝向永續發展」的社區
防災社區經由社區培力(empowerment)凝聚社區共識力量,藉由減災預防措施,減少災害發生的機會;而萬一發生災害時,民眾亦能防止災情的擴大、降低災害的損失,並能迅速推動復原、重建工作。
透過社區自動、自主、自覺的行動,一方面除了提升在地居民的危機意識與防災知識外,同時也 能整合社區內外部的資源,讓之後的社區宣導活動能依照社區的需求與特性,協助規劃 出完善合適的災害防救應變對策。
資料來源:內政部消防署
犯罪預防宣導-求職詐騙
什麼是求職詐騙
求職詐騙是指以虛假或欺騙手法吸引求職者,通常以擬真的工作機會或承諾高薪酬來吸引他們,然後從他們那裡非法獲取金錢、個人資訊或其他價值。這種類型的詐騙可能會對求職者造成財務損失,並且可能對他們的信譽和個人隱私造成嚴重損害。
常見的求職詐騙手法
- 虛假工作機會: 詐騙分子可能會刊登虛假的工作職位,承諾高薪、靈活的工作時間和無需經驗。然而,這些職位可能根本不存在,或者要求求職者支付申請費、培訓費用或其他非正常費用。
- 預付金詐騙: 詐騙分子可能會聲稱求職者需要支付一筆金額,才能繼續申請該工作。一旦求職者支付了這筆錢,工作機會可能會消失,而錢則無法追回。
- 個人資訊盜竊: 詐騙者可能偽裝成招聘人員,要求求職者提供個人資訊,如社會安全號碼、銀行帳戶資訊等,然後用於不法用途,如盜竊身份或進行金融詐騙。
- 偽造文件: 詐騙分子可能會提供偽造的工作合同、培訓證書或其他文件,以增加他們的可信度,誘使求職者進一步參與詐騙計劃。
- 虛假面試: 詐騙者可能會安排虛假的面試,然後在面試過程中試圖收集個人信息,或者要求支付相關費用。。
求職防詐守則『三不七要』
- 求職三要準備:
- 請朋友家人陪同面試。
- 蒐集應徵公司資訊。
- 檢視應徵公司刊登之徵才內容。
- 求職七不原則:
- 不明費用不繳納。
- 公司商品不亂買。
- 帳戶卡片不瞬辦。
- 文件契約不立簽。
- 證件存摺不離身。
- 不明飲料不飲用
- 非法工作不上工。
(資料來源: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網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