溪東里社區安全電子報 第5期
認識安南區的歷史
安南區(臺灣話:An-lâm-khu),舊稱「安順」,位於臺南市西部,屬於臺南都會區的一部份,東鄰永康區、新市區、安定區,西濱臺灣海峽,南以鹽水溪與安平區、中西區、北區為界,北以曾文溪與七股區、西港區為界。
據史載,道光3年(1823年)曾文溪改道使得內海快速淤積,沿海居民據地圍墾、搭建臨時草寮,故形成許多「藔」字地名。古時有臺江十六寮(草湖寮、南路寮、中洲寮、溪頂寮、陳卿寮、和順寮、總頭寮、新寮、布袋嘴寮、溪心寮、海尾寮、本淵寮、公親寮、學甲寮莊、溪南寮、五塊寮)的說法,即為歷史之見證。
日治初期,此地大部份屬外武定里。1920年台灣總督府實行五州制,該地設安順庄,隸臺南州新豐郡。原北門郡七股莊土城子、青草崙兩個大字因曾文溪下游改道,使得該地居民與安順莊交流日漸,遂順應民情改隸安順庄。戰後設臺南縣新豐區安順鄉,而後於1946年3月10日併入省轄臺南市,新區名取安順與臺南之意,合稱為安南。

安南區在不到300年前仍是一片汪洋,屬於臺江內海的一部份,內海外緣臨臺灣海峽處有北線尾等沙洲
另有未經官方裁定之地方軼事本,「首府地區町轄編輯」則有記載。據傳,逢時日治時期,台灣各地紛亂抗爭不止,前後皆有楠西、玉井兩較大規模抗爭,死傷慘烈。 其中犧牲者又以男性居多,當地居民為表告慰犧牲眾多之男丁,遷居沿海平地,並於居住地取名為安南區,則有安「男」之意。
同期,日本總督府(現總統府)為表與台民相處融洽,另派日本官員與當地台南領事耆老商討另二處空區地名,據傳因當時各部反日在心,卻無奈反抗,則提出了「平、定」二字(現安平、安定),日本官員聞之卻深以為是歸順之意,但卻忘了早在南方已有了安南區,合併起來便是「南平定」則有諧音難平定的意思,佔了在地區音義上的便宜。
當時對日本則宣稱:安南、安平、安定則有祝福早些落幕的抗日戰事,原住民、台人、日人,三安無事。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婦幼安全宣導-兒童保護正確預防與安全守則
※在112年第3期我們說明了「居家生活安全」及「防範性侵害」,本期針對「就學途中安全」、「校園生活安全」及「校外生活安全做說明。
就學途中安全
- 結伴同行,走安全的路
- 儘可能與朋友結伴同行。
- 不要為省時間抄近路,走暗巷荒涼的地方,以免歹徒侵犯。
- 哨子、零錢、電話卡隨身攜帶,以備受騷擾時使用並聯絡家人或警察局。
- 若受歹徒跟蹤或侵害,可就近向導護商店(便利商店、加油站、書店等)求救。
- 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
- 對問路的人、車應保持距離,以防被強行擄走。
- 有陌生人問路,可請他問附近其他大人。
- 不接受陌生人的飲料、糖果、金錢等,以免受騙。
- 陌生人謊稱父母有事要帶你同行,要隨機應變拒絕他。
- 搭乘交通工具,確保自身安全
- 夜間搭車要有伴同行,並且不要在荒僻處下車,避免受害或驚嚇。
-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,應注意推擠靠近的人,以保護自己財物及身體的安全。
- 上下學搭乘公車或捷運,可利用書包阻隔陌生人的接觸。若覺有異狀可大聲呼救。
- 若須搭乘計程車,請由父母或其他長輩打電話安排叫車。
- 臨時急需,也不可搭乘裝潢怪異、玻璃視線不明、車號不清的計程車。
- 上車前,先確定車內沒有藏匿他人後,再上車。
- 注意電梯、樓梯間的可疑人物,避免同行
- 行走樓梯,要提高警覺,注意是否有可疑人物接近,或躲藏於樓梯間。
- 行走樓梯,遇可疑陌生人接近,可立即按最近住家的電鈴、大聲說話或喊叫。
- 避免單獨和陌生人共乘電梯,以保護自己安全。
- 進入電梯,儘量靠按鍵的地方站立,以便緊急時立即按鈕求助或逃避。
- 留意並瞭解所在環境的緊急逃生途徑及求救系統,以便緊急事件時應變使用。
校園生活安全
- 認識校園環境,冷清地點避免落單
- 樓梯間、廁所、茶水間、蒸飯間、儲藏室、停車場、地下室、偏遠教室、資源回收處、樹下花叢間、校園圍牆邊、建築物間的空隙、頂樓陽台等都可能是校園中的冷清死角,避免落單。
- 不要太早單獨到校或太晚離校,並避免單獨一人留在教室。
- 在校遇到可疑或行為奇怪的人,應儘速報告老師並提醒同學注意。
- 陌生人要求協助,請他找學校老師或義工媽媽幫忙解決。
- 不要害怕拒絕色狼師長
- 放學後早回家,不要單獨留校幫老師做事情(如:改考卷及作業、算成績等)。
- 若有師長藉故要撫摸你身體任何部位時,要勇敢拒絕。
- 若有師長騷擾你時,要勇敢告訴父母或你信任的大人。
- 警覺危險情境,適度應變反應
- 在校遇陌生人自稱是督學、師長或親友者,要儘快報告老師或訓導處查證,避免受騙。
- 如看見同學被騷擾或侵害,要立即呼救,並儘快向學校老師報告。
校外生活安全
- 外出保持警覺,注意安全
- 外出前,要明白告訴家人想去的地方及返家時間,並保持聯絡。
- 不和陌生人談話,在外與人來往,應提高警覺。
- 行走間,要留意周遭人、事、物、情境,如看見暴露狂或可疑車輛要冷靜,儘速避開、遠離。
- 多一分防範,少一分遺憾
- 避免進入複雜的遊樂場所及校外組織活動(如電動賭博玩具店、撞球場、陰暗泡沫紅茶店、卡拉OK店及逃學青少年聚集的舞獅團等)。
- 進入公共場所,應先注意周遭安全及逃生設備。
- 遇到有人爭吵、打架或意外事件,不可好奇圍觀看熱鬧,應儘速離開並報警處理。
- 不飲用來路不明或已開過的飲料。
(資料來源: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網站)